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发布单位:铜陵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地点:铜陵市生态环境局三楼会议室
发布人:铜陵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郭忠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今天的发布会,将向大家通报今年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进展,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1-11月,纳入考核的顺安河入江口、长河枞阳大闸、黄浒河荻港断面、长江铜陵段元宝圩断面和陈家墩断面水质均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二、水污染防治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构建完善规划体系。市水领办组织编制《铜陵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市河湖管理中心组织编制桂家湖、天井湖、白荡湖、缸窑湖、水桥湖等湖泊保护与岸线利用规划,市河长办组织编制菜子湖、枫沙湖、长江干流“一河一策”等,为“十四五”全市水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利用、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持续加强水源地保护。落实水源保护区“划、立、治”工作,依法划定枞阳县2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设立标识标牌。推进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市五水厂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养殖全面退出。提高水源地监控能力,启动铜陵市五水厂、南湖备用水源地、枞阳县自来水厂水源地水质自动站建设,预计2022年3月建成投运。
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推进化工污染治理,拆除了沿江1公里5家化工企业,消除了六国化工“磷石膏山”并封场复绿。开展市级“散乱污”再排查、再整治及“回头看”工作,完成了新排查发现39家企业整改。开展了5家涉铊企业排查整改工作。
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印发《铜陵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排长制工作方案》,全市821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建立台账并监测溯源。截至目前,完成再监测排口405个,再溯源排口757个,设置标志牌427个,编制整治方案排口93个,立行立改排口82个。
加强城乡水环境治理。持续完善建成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雨污管网,南部城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城市建成区已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及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推进农村污水处理,2021年共完成16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2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8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共排查农村黑臭水体65条,已完成整治63条。
整治船舶和港区污染。推行注册使用船e行系统,截至12月20日,共接收船舶垃圾119.66吨,接收船舶生活污水7027.69立方,接收船舶含油污水44.93立方。实施汇成码头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约1.3公里市政污水管道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长湖滩及扫把沟港区皖能滨江码头至德盛码头、笠帽山港区汇成码头、金园码头、新亚星码头生活污水均已纳入市政污水管网。
我就介绍到这里。衷心感谢新闻媒体朋友对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给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理解和帮助,共同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贡献力量。
记者提问环节
问题1:郭局长,您好。我市饮用水多取自长江,请问今年在水源地环境保护中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随着农村自来水并网改造工程实施,我市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长江,保护好长江就是守护老百姓的“水缸”,这几年长江铜陵段水质保持在Ⅱ类,针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今年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依法依规组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并在保护区边界规范设立标志牌、道路警示牌,人员活动密集的区域增设隔离防护措施。二是推进环境问题整治,义安区政府投资2000余万元,组织市五水厂水源地保护区内畜禽养殖、水产养殖退出,对一级保护区内腾退区域实施封闭管理,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三是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城市水源地按月开展水质监测评价,县城水源地、“千吨万人”水源地按季度开展水质监测。四是构建预警监控体系。启动了5座水质自动站建设,其中取水口水站3座,上游预警水站2座,预计2022年3月建成投运,同时我局拟设置重要水源地“电子围栏”,日后逐步实现水源保护区实时及非现场监督管理。
问题2:郭局长,您好。在您介绍的情况里,我了解到 “十四五”期间,我市新增了两个国控断面,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呢?
答:根据生态环境部部署安排,自2021年起,我市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由3个增加5个,新增断面为长江铜陵段左岸出境元宝圩断面(水质目标Ⅱ类)及黄浒河荻港断面(水质目标Ⅲ类)。
“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推动长江铜陵段按单元精细化分区管控。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农业面源、船舶、尾矿库“4+1”工程。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建立健全长江铜陵段水生态环境考核评价制度。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开展县城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检查,并对市五水厂环境问题整改开展“回头看”。设置重要水源地“电子围栏”,逐步实现水源保护区非现场监督管理。实施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和化工园区水污染整治。全面排查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园区污水管网建设情况、园区涉水企业污水处理情况、化工园区初期雨水污染防治情况,建立问题清单,提高园区污水处理效能。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深入开展溯源排查,分批分类整治磷铵泵站、方港河泵站等超标入河排污口。完善水污染防治协同机制。修订《铜陵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实现重点河湖、跨县(区)界断面生态补偿全覆盖。加强黄浒河、枫沙湖等跨市界水体联防联控,汛期互通闸坝开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