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会

铜陵市2019年水环境质量状况及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进展情况新闻通气会

信息来源:铜陵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19-12-25 09:44

铜陵市2019年水环境质量状况及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进展情况新闻通气会

发布人: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郭忠

126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

首先,对各位莅临环保新闻通气会表示热烈的欢迎!2019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长江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两手发力”,紧抓工业、农业、生活、港口航运污染“四源同治”,全市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下面,就大家关心的2019年我市水环境质量状况及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如下。

一、20191-11月水环境质量状况

1)河流水:长江铜陵段市三水厂、市水厂、顺安河入江口、观兴、陈家墩监测断面水质均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水质优;枞阳大闸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水质良好。

2)湖泊水:天井湖水质为Ⅲ类,枞阳县境内白荡湖水质为Ⅲ类。

3)饮用水:2019年,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其中市水厂、市三水厂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优。

20191-11月,我市累计获得地表水生态补偿金550万元。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20191-10月全省16个地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列全省第三,仅次于黄山、池州。

二、2019年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开展情况

20194月,我局与市发改委联合印发《铜陵市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5月,市委办 市政府办《长江铜陵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三大一强”专项行动指挥部,调度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各项重点工作,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水源地环境保护、黑臭水体整治等污染防治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

(一)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2019年,我市围绕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要求,继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工作,目前,全市38个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完成保护区划定并规范设置标识标牌。市政府投资12.77亿元,实施三水厂取水口及配套供水设施迁建工作,计划年底正式投入运行。枞阳县农村自来水并网改造、义安区钟鸣镇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均有序推进。我局牵头编制了《铜陵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待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审核后报省政府批复实施。

    (二)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湖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顺利完工并投入运行,扩建后处理规模由4万吨/日提升至8万吨/日。新建9个乡镇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目前已建成5个,剩余4个正在加快推进。完成五松城区雨污分流建设,污水纳入新民污水处理厂处理。

(三)重点区域环境风险管控水平持续增强。黑砂河上游华金矿业公司污水处理站完成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能力由2400/天增加到6000/天,天马山矿业公司新建完成一座井下约4000立方应急调蓄池;城北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建成投运;经开区管委会总投资约4000万元,开展新兴闸上游6万平方米现状河道整治并构建500亩生态湿地系统,进一步提升该区域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削减入江污染负荷。

(四)黑臭水体水质提升工程全面推进。总投资1.44亿元,新建(改造)黑砂河流域污水管约24.5公里,目前已完成70%以上,计划20203月完工。总投资约9000万元,新建(改造)幸福渠上游约12.75公里污水主次干管,目前已完成85%以上,计划2019年年底完工。秀水河沿线21公里截污主干管已于20197月建成,沿线23个开发小区、12个老旧小区及57个企事业单位雨污分流改造已全部完成,改造后的污水管网已接入污水主干管并排入西湖污水处理厂处理。

(五)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取得成效。2019年,我市完成自然村改厕19672户,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共12.7万吨,整治全市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8个,完成25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63%,其中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5.51%,其中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8.02%,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6.18%,农药利用率达40%

(六)港口船舶污染防治能力增强。2019年,我市投资720万元,建成德胜码头至皖能滨江码头污水截流工程,完成23家码头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能力提升工程、28家码头和修造船厂生活污水转运能力提升工程,2家水上加油站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载客15人以上客船与载货400总吨以上运输船舶均安装生活污水防污染装置。全市累计完成《铜陵市港口与船舶污染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内容的85.99%

(七)长江水生态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开展淡水豚保护区整治,拆除核心区、缓冲区内2370.7平方米临时搭建物,农作物收割及农机设备、秸秆均已清出,并出台相关生态补偿方案。开展陈瑶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违规种植排查整治,对陈瑶湖水域11000余亩芡实进行清理。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截止1120日,市级河湖长开展巡河巡湖128次,各级河长湖长巡河3.8万余次,组织开展市级暗访6次,共发现各类问题160余个,问题整改成效明显。加强河湖水质自动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全市累计建成11个水质自动站,并联网运行。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市登记在册的47个入河排污口全部排查监测完毕,并根据省生态环境厅部署,完成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初查工作和监测工作。

我就介绍到这里。最后,希望各位新闻媒体朋友能继续关心支持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环节:

问题1:郭局长,您好。今年年初,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我市“六国化工磷石膏库临近长江,给长江水质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问题,请问目前有哪些实质性整改进展?

答: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我市六国磷石膏堆场环境风险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堆场管控,严控环境风险(已完成)1)委托第三方环评机构开展堆场环境风险专项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和建议,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降低堆场环境风险。(2)提升地下水监测能力,增加堆场地下水监测频次,由标准要求的至少2/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各1次)增加至4/年。(3)持续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堆场环境应急预案演练、评估和修订,有效提升环境风险应对能力。(4)完善堆场环保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固定边坡稳定性、防尘网覆盖以及雾炮等堆场环保设施巡检力度,及时维修防护,确保设施有效运行。(5)加强淋溶水液位监控预警,将堆场在线监测数据接入“六国化工智慧能效云平台”,实施24小时监控。(6)增植部分杨树、灌木和开花草坪,提升堆场边坡和周边环境绿化效果。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实现总量消减。(1)实施磷酸装置压产、磷石膏减排工程。将磷酸年产量由40万吨降为28万吨,每年减排磷石膏58万吨。(2)实施年产20万吨P2O5二水-半水磷酸工艺技术升级项目,通过工艺升级,从源头上提高磷石膏质量,推进磷石膏直接产品化利用,降低磷石膏堆存对生态环境的风险。目前,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安全条件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专家评审、《环评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编制以及场地清退平整工作,计划2020年上半年基本建成。(3)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建设。

问题2:可以向大家详细介绍下市三水厂迁建工程吗?

答:市政府投资12.77亿元,实施市三水厂取水口及配套供水设施迁建工程,将三水厂取水口(即横港取水口)迁移至市一、二水厂(即新民取水口)上游310m处,供水规模由17.5万立方米/天提升至30万立方米/天,并新建净水设施。迁建工程由铜陵首创水务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目前主体工程及配套清水管网已完工,设备安装完成,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计划年底正式通水运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