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讲话以及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为切入点,切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工业、农业、生活、港口船舶污染“四源同治”,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水清岸绿产业优铜陵样板。
一、2018年水环境质量状况
(1)河流水:2018年,长江铜陵段三水厂、观兴、陈家墩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水质优;市水厂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水质良好;顺安河入江口、枞阳大闸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水质良好。
(2)湖泊水:天井湖水质为Ⅲ类,枞阳县境内菜子湖水质为Ⅳ类,白荡湖水质为Ⅲ类。
(3)饮用水:2018年,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0%,其中市水厂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水质良好;三水厂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水质优。
二、2018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为统筹推进本年度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2018年5月市政府印发了《铜陵市2018年碧水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工业水污染防治、黑臭水体整治、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期调度进展,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
(一)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2018年市政府加大投入,拆除城市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码头设施9个,规范改造提升1个。实施三水厂取水口及配套供水设施迁建工程,预计2019年底通水运行。枞阳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5个环境问题整治完成率100%,县城备用水源建设已完工。
(二)工业污染防治方面。全市6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与环保部门联网。冬瓜山铜矿废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金隆铜业全厂清污分流改造等废水治理重点工程通过竣工环保验收。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259家,重点整治沿江1公里范围“散乱污”企业13家,实现关闭企业“两断四清”;严整“排污口”,完成全市45个入河排污口登记、建档和立牌,实施16个入河排污口整治提升工程。
(三)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方面。狮子山生活污水处理厂、横埠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并通水试运行。新民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主体工程、设备安装及厂区工艺管道安装已完成,正在进水试运行;西湖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土建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设备、管道及自控安装,二期扩建工程(4万吨/日)计划2019年6月完工。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达到19万吨/天,污泥实现无害化处理处置。
(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方面。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266家,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47家,配套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建设比例为92.86%。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8年计划完成26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截至11月底,已全部完成。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共排查农村黑臭水体58条,详细摸清农村黑臭水体地理位置、黑臭级别等信息,为后期治理打下扎实基础。
(五)港口船舶污染防治方面。2018年3月28日,市港航局联合安监、环保、市政府应急办、铜陵海事、长航公安在中石化铜陵油库码头开展溢油应急演练。4月26日、12月18日市港航局、市环保局、市行政执法局、铜陵海事处联合开展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全市港口码头投入资金7892万元,建成除尘设施165套、污水收集池(箱)118个(有效容积8458立方米),23家码头经营单位签订生活污水、垃圾转运协议,截至2018年11月,累计完成铜陵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内容的78.15%。
(六)黑臭水体整治方面。2015年组织全市黑臭水体排查,确定翠湖、秀水河、滨江花园东侧水体、勤奋安置点水体、黑砂河、惠溪河、狮矿大沟等7处黑臭水体纳入整治。截至2018年12月,完成率100%。
(七)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实施长江陈家墩、顺安河入江口、长河枞阳大闸和菜子湖4个国控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并入国家水质环境监测网,在全省率先完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任务。建立市域地表水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安徽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在全市建立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2018年1-11月,累计获得省级生态补偿资金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