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铜陵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好转。全市空气质量创有史以来监测数据最好水平。
一、大气环境
2020年,铜陵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好转。2020年全市总体AQI指数57,良,各日空气质量指数范围27~168,其中一级(优)102天、二级(良)234天、三级(轻度污染)29天、四级(中度污染)1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1.8%。与去年同期相比,2020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了11%。
二氧化硫:全市年平均值13微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与2019年相比下降13.3%。
二氧化氮:全市年平均值37微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与2019年持平。
一氧化碳:全市年平均值0.8毫克/立方米,与2019年相比下降11.1%。
可吸入颗粒物: 全市年平均值64微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浓度限值,与2019年相比下降14.7%。
细颗粒物:全市年平均值35微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与2019年相比下降25.5%。
臭氧8小时:全市年平均值84微克/立方米,与2019年相比下降8.7%。
酸雨:2020年全年,全市3个测点共收集雨水样品225个,降水pH值范围在4.62~7.62之间,降水pH均值为5.94,酸雨频率为4%;与去年同期相比,降水pH均值上升了0.13个pH单位(2019降水pH均值为5.81),酸雨频率有所下降,降幅为7.8个百分点(去年11.8%)。全年共有六个月未出现酸雨。
二、水环境
1.长江铜陵段:
2020年全年,地表水长江铜陵段三水厂、市水厂、观兴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水质优;陈家墩、顺安河入江口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水质优;长河段枞阳大闸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水质优。
与去年相比,市水厂、顺安河入江口、枞阳大闸、三水厂、观兴和陈家墩水质基本持平。
2.湖泊:
2020年,枞阳县境内的菜子湖和白荡湖水质年均值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水质良好;天井湖水质年均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水质良好。
菜子湖、白荡湖和天井湖水质营养状态均属于中营养。
与去年同期相比,菜子湖和白荡湖及天井湖水质基本持平。
3.饮用水水源地:
2020年全年,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0%,年取水量为8067.6万吨,市三水厂水源水质属于GB3838-2002Ⅱ类,水质优,年取水量为6779万吨;市水厂水源水质属于GB3838-2002Ⅱ类,水质优,年取水量为1288.6万吨。两水厂水质均能符合水质目标要求。
三、声环境
1.区域声环境:全市昼间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54.1分贝,质量等级为二级(较好),
与上年相比,全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好转,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下降了0.6分贝。2020年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在二级以上、未受噪声污染的所占监测网格覆盖面积比例由2019年的60.6%上升到62.5%,上升了1.9个百分点。
2.道路交通声环境:所测28条城市道路昼间交通声环境加权平均等效声级为67.2分贝,环境质量级别为一级(好)。
与上年相比,全市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状况未发生级别变化,仍保持一级好,年均值与去年持平。
3.功能区声环境:
2020年,全市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均开展了监测,铜陵市共监测56点次,全市功能区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达标率为80.4%。其中昼间和夜间各监测28点次,昼间和夜间各达标25次和20次,达标率分别为89.3%和71.4%。
与上年相比,全市各类功能区总体达标率上升了7.2个百分点,昼间达标率上升了10.7个百分点,夜间达标率上升了3.5个百分点。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声环境明显好转,尤其是夜间声环境质量。
铜陵市生态环境局
2021年6月5日